
贵州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在这个春天也迎来了旅游复苏。水舞音乐秀、无人机表演、孔明灯祈福,景区内,每天都有节目轮番上演,现场不少游客打卡留念。随着“五一”小长假的到来,景区将举办非遗活动周,结合高科技元素,以“科技+非遗”的形式,让游客有不一样的视听感受。
如今热闹的乌江寨曾是闲置低效旅游项目,“转变发生于2021年的12月27日,我和集团具有丰富景区管理经验的10人组成团队,从浙江乌镇来到贵州遵义,开始进行对业态进行全面升级打造。”景区负责人贵州贵耀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国萍说。
【资料图】
通过考察,陆国萍关注到乌江寨除了有自然风光外,当地丰富的非遗技艺,可非遗技艺者“老龄化”,青壮劳动力外流现象让他深思。“抓住非遗”让更多年轻人喜欢非遗、了解非遗,在带动当地就业的同时又让游客能够留下来,打造乌江寨在众多村落景区中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。
围绕“把游客留下来”,乌江寨通过新业态、新项目的打造,创新提出与当地村民成立旅游发展合作社等措施,景区900多名工作人员80%来自当地。把简单的“农家乐”转换成“休闲度假村”,景区主动选派400余人到浙江乌镇、北京古北水镇等景区“跟班学习”,从文化服务、产业服务、行业法规、消防安全等方面,分类分级开展员工培训,不断提升服务意识、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,为游客提供标准化、特色化的服务。
据介绍,景区将在五一前举办非遗活动周,邀请了全国各地70余名非遗项目传承人,涵盖民族服饰、手工技艺、文化展演等多个类别,通过非遗研学等形式延伸至青少年群体中,结合一些高科技的元素,以“科技+非遗”的形式,推动非遗文化在年轻一代传承,让更多的游客能够全面认识贵州非遗文化的传承,让游客有不一样的视听感受。
“要让景区年轻化首先就要有年轻的团队,景区非遗活动周与贵州民族大学的学生团队一起合作,大学生的创造力与集团技术部门进行头脑风暴,迸发无限遐想,将大数据与建筑、少数民族服饰等进行融合,成为景区新IP。”陆国萍表示,“景区将按照旅游产业化的要求,在业态上做进一步提升,在文化内涵和人才培养方面上做进一步挖掘,培养从资源、客源、服务上面来打造乌江寨,吸引更多青年就地创业,拓宽视野,壮大村集体经济,为国内旅游市场输送更多行业人才,传播先进管理经验,让所有来到乌江寨的游客更多地了解乌江寨,爱上贵州。”
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,自2021年2月1日至今共接待游客76.89万人,直接带动1000人以上就业,间接带动就业2000余人。
文/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姜雨熙
图/受访者供图
视觉/实习生 明雪
编辑/陈江南
二审/赵相康
三审/黄蔚